現在很多人都有自己的 YouTube 頻道了,影片主題更是五花八門、包羅萬象。您只要拿起手機開始拍攝,就能滿足投身影片世界的門檻,十分容易。大多數影音部落格的經營者,都是透過這種方式展開職涯的。
觀眾越來越關注有趣的內容,而影音部落格中視聽品質,長期以來都不太會影響觀看人次。但如果,觀眾連您在影片中說了些什麼都聽不清楚,那您就很容易失去觀眾,畢竟要在網際網路上找到其他有趣的影片話題,實在太容易了。
電視、電影院和 YouTube,三者的聲音表現有很大的不同。由於設定和格式所致,電視幾乎從不內建重低音喇叭,想透過電視喇叭播放重低音,本來就不怎麼切實。而在電影院大廳裡,幾乎沒有人會一面觀影,一面做其他的事,如玩耍、打掃或煮飯等等。
而 YouTube 影片主要載體就是手機螢幕了。您可以想像,喇叭系統在各處都有不同。對於影音部落格的經營者來說,只有一個禁忌。那就是發表演說時,影片聲音太小,不夠清晰易懂,甚至沒辦法透過手機都聽清楚。
在家中或戶外錄製聲音時,務必注意周圍的噪音。在家中,關閉窗戶和隔壁房門,並且關掉電腦,應該就足夠了。戶外的話,記得遠離高速公路或嘈雜的場所。如果必須在嘈雜的地方拍片,請試著將麥克風靠近演說者,設法錄下抑揚頓挫。錄音時,一定會錄到背景音,但這個問題在編輯過程中很容易解決。
準備錄音
錄音的首要問題是周圍的物體。例如混凝土牆、鑲木地板、窗戶和其他物體所反射的聲音。回音很容易就會破壞會錄製的效果。
不要將房間正中央錄製,而改在舖有毯子的地板上,或者掛有壁毯的牆壁邊。如果家裡有更衣室,那麼最佳錄音地點肯定就是這裡了。因為衣服會吸音,這表示不會錄到多餘的聲音。
錄音的效果要好,環境就要盡可能地安靜。開始錄製之前,請確保周圍沒有噪音,或至少噪音不多。關閉所有會產生噪音的東西,即便是還算安靜的東西也一樣。
為了得到最好的音樂體驗,您需要正確放置監聽器。想像一個完美的三角形,您的頭部和各揚聲器各佔三個角落。使用捲尺、掛繩甚至是音源線,測量兩個儀器之間的距離,並確保兩監聽器與您的距離也相同。未來在錄製時,請試著採取這種配置。
喇叭與電容式麥克風膠囊間的距離很重要,而且會對所錄語音的音調造成極大的影響。距離越近,麥克風越會強調低頻,並產生一種稱為蜂鳴般的雜訊。為避免這種雜訊,喇叭與麥克風至少要距離 15 公分,且主播的位置可能還要坐得更遠,以產生「室內討論」的效果。我們建議您實地操作,以便找到理想的發聲距離。
技術設備
當使用雙向和全向麥克風時,請小心使用反射器,才能讓後方或側方的音量最小化。如果使用單向麥克風 (僅從正面收音),則最好將反射器放在揚聲器的後面。如此一來,您就能消除所有可能出現在背面的雜音。
如果沒有專業級方案的預算,則在揚聲器後方的牆壁或壁櫥上,鋪上厚床罩或毯子,也能建立理想的錄音環境。最主要的是盡可能將寬廣的區域封閉、縮小。
耳機和監聽器各有利弊,因此最好知道何時使用。監聽器是收聽和混音的理想選擇,能使您瞭解多數音訊裝置上錄到的聲音。但是在錄製時,最好使用耳機,因為在這種情況下,離開監聽器時才不會重複錄到麥克風的聲音。
在錄音過程中使用 Mix-Fi 這類的全罩式耳機,有助於控制音軌,並提供最酷炫的隔音效果,讓你專注於錄音,一方面避免誤錄麥克風。而開放式耳機則非常適合用來評估聲音和測試混音,因為這類耳機能讓空氣自由流動到喇叭的位置,並讓聲音更加豐富。
聲音處理
錄製後,聲音還必須與影像同步才行。最好在編輯程式中為拍攝的每個畫面執行此動作。此時還不清楚哪個框架可能比較適用。新增片段後,開始清潔音軌。建議您在將影音同步後再執行此動作。謹慎考慮影片的風格和類型。最好保留特色,而不是將所學的一切,全都囫圇吞棗地塞進影片中。
更多有關聲音處理的參考資料,請造訪以下頁面:
如何製作旁白影片(英語頁面)
如何消除背景噪音(英語頁面)